1)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乱_大明求生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古代是一个封闭的社会,不管是人口流动还是物资流动相当缓慢,原因是交通闭塞,官府又有户籍制度,章子俊在平安镇不管怎么折腾也不会起多大的风浪,可是平安镇目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,在没有机器靠牲口作为主要工具的年代,人口就是生产力,平安镇上的工业园就是一个吞物资的巨口,煤、石英沙、粘土、石灰石、铁矿石、木材不管什么都要,这就刺激了许多商队马帮的发展,就像是蚂蚁搬家,从外县外府往平安镇而来,连绵不绝,这些马帮之间口口相传,带动更多的人员加入进来,特别是山西的商队,有长途的也有短途的,长途运输都是一些药材、茶叶、布匹、香料等,而平安镇往外运出的是农具、刀具、铁锅、各式瓦罐瓶装罐头、烧酒、玻璃制品、各种各样的腌制肉食,这么多的商队往一个地方运输,经沿途州府看来还当成是边关吃紧,朝廷往榆林运送作战物资。

  要想满足人的基本生存条件,首先就是穿衣吃饭,加上住房,住房目前基本解决了,哪怕是现阶段没有需求,也在不停地建造中,这种像是搭棚子一样的住房,平时能当仓库使用,主要存储粮食及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,如果要住人,只要在人字梁处用黄泥坯分隔后,就成了住房,很是方便。目前最重要就是把道路硬化,雨天一身泥,刮风一身土这样的条件在明朝人看来很正常,可章子俊很不习惯,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除了建房用外,余下的全部硬化路面了。现在水泥的产量不高,只能慢慢地硬化路面,一天一小块地在做,从伯爵府正门前开始往两边延伸,在古代铺路要留出马道,而马道就是碾压过的黄土路面,两边才是来回的车道水泥路面,这是在平安镇内,到镇外一边是三米宽的水泥硬化路面,一边是二米宽的黄泥路面,水泥的产量不足的原因是现有制作规模很小,窑口也不大,烧制生料的原料有限,原料的缺少是因为运输跟不上,加上采矿有限,这个跟采煤一样,做什么都是用人工去挖、去背。最重要还是资金的缺乏,雇不起更多的人工。

  这一年来最亮眼的还是几个农庄的养殖业,不是规模大,而是把猪、羊、牛这些牲口生出的幼崽,再把这些幼崽让各家农户去饲养,到年底农庄回收过来,称重后付出银两,这样农户们就能得到现银,农庄把这些牲口宰杀后供应市场,余下的进入食品加工厂腌制成各种罐头,这种腌制肉食销量很大,主要是因为咸,可当成替代盐的调味品使用,不管做什么菜,只要加几片腌肉进去,就能吃到荤腥还能有咸味。在明朝这样一个吃盐很难的社会中,成了食材的奢侈品。有人算过一笔帐,一斤盐二百四十文,一个腌肉罐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l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