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百十八章 平安镇的商品(中)_大明求生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款明朝版的“味精”成了当前最大的需求,各式包装都有,小量的是小纸袋,中量的是小木桶,大量的是大木桶,这种用香菇、海带、小虾米调配制成的“味精”似乎每家必备了,从四川吴家源源不断运送而来的大量香菇被碾磨成了粉末,加入海带粉末后供应着大明各地饭馆酒庄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平安镇供应链。

  平安镇一年往外运出的高度蒸馏白酒,已经到了人人疯抢的地步,主要原因是因为罐装用的酒瓶子,可以装二斤以上的白酒,在章子俊看来,这种不是那么透明的玻璃酒瓶子起到了很大作用,在大明原本玻璃就不多见,这瓶子的造型还是那种大开口,肚子向外微凸,留有厚实的底部,封装是用大木塞子,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,这造型主要是在工匠吹制时更加方便得到的造型,成了当前利用这种酒瓶子的时髦货,这种厚实的酒瓶子可以当成外出喝水的容器,还能灌装别的酒器,用作油瓶子、酱油瓶子。醋瓶子也不错,有人还当夜壶,瓶口大小很适合,能在摸黑中快速塞入进去解决人生大事。

  平安镇的肥皂也是当今供不应求的商品之一,分为普通的洗衣皂,洗浴的香皂二种,其中香皂的种类很多,分别用不同图案颜色的包装纸区别,嫁女娶妻必备的礼品,因为在每一块香皂在做模时,正面是双喜字,反面是舒肤佳字样,这不就是妥妥地好口采吗。而普通的肥皂正面也是双喜字,反面是平安府字样。

  平安镇不贩运私盐,却制造盐,为了规避朝廷对盐的专卖,章子俊专门从市场上收购食盐,因为距离定边、盐池不是很远,大量采购当地粗盐成为了一个利益链条,形成了许多盐商运输队,源源不断的盐运往平安镇进一步精细加工,去除杂质,把池盐中的有害矿物去除一遍,使盐的味道更加纯真,在定边、盐池两地的盐池中出产的盐,含有许多不明杂质,其味道不纯,回看这边的人过了三十岁后就掉牙掉头发,章子俊原本以为是跟水质有关,后然才发觉是盐在作怪,西北不缺盐,有大量的井盐、池盐,可是杂质太多,各地盐的味道都不一样,相差很大,所说的杂质不是泥沙之类,而是混合在盐中的许多化合物,反正章子俊也没有条件做化验,就知道什么氯化镁、氯化钙、硫酸钠这些可溶性杂质肯定含量太高造成的,这就要在过滤上做文章,过滤后再一次把盐卤加热后蒸发掉有害物及水份,结晶成盐块,最后磨细成雪白的纯真精盐。

  平安镇出产的精盐散装的都是供应本地,外运的都是用木桶盛装,这些盐平安府不参于买卖,都是盐商运来加工收取加工费后再外运出去贩卖。

  另一种高档紧俏品是奶粉,把牛、羊的奶制成干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l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